essay代写,代写assignment,paper代写,代写留学作业,英国作业

导航切换

QQ:
153688106

二维码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推荐 > ib代写 >

IB课程代写:中文EE范文

浏览: 日期:2020-02-16

  生花妙笔,字字珠玑

  ——谈《春尽江南》反讽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研究问题:格非在《春尽江南》中如何及为何使用反讽手法来达到

  特殊的艺术效果?

  Extended Essay

  Group 1-Category 1

  Word count: 4756 字

  序言

  格非,先锋派文学代表作家,主要先锋文学作品有《迷舟》、《褐色鸟群》、《欲望的旗帜》。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陷入了 “精神危机”,扬言找不到写作意义,后通过阅读众多传统书籍才重燃写作兴趣。1《江南三部曲》的面世预示着格非步入了全新的创作阶段,写作风格产生巨大转变——格非不再执着于先锋的语言风格,实现写作风格转型后的他尝试用简洁直白的表达方式叙述当下的生存之态。2015 年,格非凭借转型后的《江南三部曲》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本文研究对象为《江南三部曲》中的《春尽江南》。其故事围绕谭端午与李秀蓉一家展开,利用二十年间婆媳关系、婚姻关系、贪污贿赂等看似毫不起眼的事例,透视了社会剧变下人们的精深衍变。

  纵观学术界,学者集中于研究格非作品中的先锋写作手法,从传统叙事手法着手研究的甚少。与以往格非“先锋姿态”的作品不同,《春尽江南》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叙事技巧,其中反讽手法尤为突出。为展现反讽手法的多样性及其在作品中可达到的独特艺术效果,本文将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及意象反讽三个角度入手,剖析格非作品《春尽江南》中反讽手法的使用。 一、反讽及其艺术效果

  1.1 言语反讽及其艺术效果

  言语反讽是反讽最常见的形式。其中,正话反说是构成言语反讽中最常见的方式。相比于平铺直叙的直接论述,正话反说使得叙述假象与真实意义产生的矛盾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扑朔迷离的语言表达、叙事者用“上帝视角”嘲弄被嘲弄人的不知不觉给予了形成言语反讽的先决条件。叙述者“不可靠”的信息传达构成了反讽的巨大张力;尖锐、深刻的表达形式使得对比差异起到反讽的效果。表面回避实则直击病灶,给读者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享受。言语反讽贯穿于整部小说行文之中。

  小说主要人物庞家玉负责处理的其中一个案子是公然杀人案,歹徒选择不顾虑众多路人眼光对死者下手。“本来,歹徒要从十分拥挤的人群中走到他面前并不容易,可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决定予以配合。他们纷纷闪避,让开了一条不大不小的通道”2“配合”字面意思为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以达到目的。大家分工合作看似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其极大程度地讽刺了家长对旁人的事情漠不关心,自私的心态,而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歹徒完成了谋杀的行为,更是尖锐地控诉了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社会心态。

  谭端午受邀参加了诗歌会,在诗歌会上教授激动地讨论到有关“网球鞋的鞋带

  究竟是从上面系,还是从下面系”3的问题,而在谭端午琢磨几遍过后,他感叹道“大学里的所谓学问,已经发展到了何等精深的程度。”4这句话看似是恭维教授的新颖构想、确定大学学问的深度,实质上暗讽所谓大学教授并没有秉持职业操守,

  专心研究学术问题,而是华而不实地包装自己的奇思妙想。教授研究无用话题的例子与“精深学问”的强烈对比,深刻地讽刺了大学教授不学无术、卖弄斯文的现实。

  1.2 情境反讽及其艺术效果

  情境反讽是由情节的走向与观众的期待形成巨大反差而构成的艺术审美效果。

  根据 D.C 米克的研究“情境反讽让人们站在观察者的立场上,这个观察者站在高处,纵览事件全局,也许事件的每个局部都十分正常,但观察者的位置能看到局部与局

  部相互配合所产生的荒诞结果”5所以,情境反讽是需要根据作品主题与目的紧密

  结合后创造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反讽,情境反讽相对更具有隐秘性且具有更深层次的反讽意蕴。

  作品中情境反讽体现在秀蓉意识到被抛弃后“为了与记忆中的招隐寺彻底诀别” 6

  以断了对夺走她处子之身随后置之不管不顾的谭端午的念想,她不惜改名换姓,却在一年零六个月之后在鹤浦新开张的华联百货里与谭端午再度相遇,并在一个月后“迫不及待地结了婚” 7。作者并没有用夸张的言语书写这种情节的巨大反差,反而是用平实的口吻,反映与强调了人物命运的偶然性与不可预见性。

  在人物的塑造上,格非通过社会对人物的期待与其所作所为之间的巨大差异来体现出人格的自我分裂以达到滑稽、讽刺的艺术效果,使文本的悲剧性质变得丰富而复杂。这样的角色塑造能够营造出情境反讽的效果。

  另一处情景反讽表现在小说中的庞家玉作为法律工作者,熟知法律条规理应成为她最有力的武器,可是当她自己的房子被非法霸占的时候,她却无能为力,霸占者反过来向律师普及法律知识。到最后,她不得已利用与旧情人唐燕升的关系与黑社会联手合作,用恐吓、武力的野蛮行为夺回自己的房子。正当手法的不适用与采取非正当手法得到的结果的鲜明对比起到了反讽的作用,斥责了社会的毫无章法与法律软弱无能的一面。除此之外,制暴者与施暴者的合作更是为文本添加了讽刺意味。

  庞家玉的悲剧还在别的方面有所展现——在她对谭端午的颓废表示不满的同时,她自己变得愈加堕落。她描述谭端午为他“竭尽全力地奋斗,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用的人。”8可自己却“用金钱或金钱以外的特殊方式”9送儿子进当地的好学校。贿赂本就是一件违法的事情,作为法律条规的知情者,知法犯法突出了社会的荒诞滑稽,知情者的麻木为文本增添了悲剧意味。 1.3 意象反讽及其艺术效果

  有关意象反讽,学者黄擎提出“意象反讽是意象的象征体与象征意旨结合的另一种情况。象征体与象征意旨之间不是应合关系, 而恰似悖逆乖离, 正是通过象征体与象征意旨两者之间的悖反, 在矛盾统一体中体现了浓郁的反讽意味。”10在《春尽江南》中,格非借助了几处意象来达到反讽的效果。

  1.3.1 花家舍

  “花家舍”这个意象贯穿了格非所著的《江南三部曲》。在《人面桃花》中,它是“匪帮逍遥的武陵桃源”11;在 《山河入梦》中,它是“‘共产主义’式的人民公社”12;而在《春尽江南》中,根据文章设置的时代背景,花家舍完全舍去了 “世外桃源”的原定意义,变成了供人喝酒玩乐、释放欲望的“男人的销金窟”,而热衷于在此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的有教授、诗人、地方晚报新闻系主任等旁人眼中的 “正人君子”。花家舍作为格非反复提及、贯穿三部曲的意象,它寓意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比拼,当乌托邦式的理想承载物在现实的逼迫下沦为低俗的娱乐场所,在金钱社会下发挥其商业作用,它讽刺了人们极力追求却促使其坠入深渊的最终结论,具有很深的反讽意味。 1.3.2 人物命名

  格非对小说人物名字的设置不是信手拈来,它不单与人物身份、性格、命运等有着莫大的联系,也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的巧妙表达方式。相比于更直接的人物描写,用人物命名来寓意人物个性是一个更为隐蔽的方法。

  “小魏”,“小秋”,“小史”等人物在文章中频繁出现。这些看似不需要读者给予特殊关注、为了衬托而存在的人物,实质上却隐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

  如谭端午的同事小史,不惜为“上位”出卖自己的肉体。“老郭(公司领导)经常来资料,找她畅谈人生。有时候,据说半夜里还把她从床上叫起来,去茶室打牌。”13隐晦的文字实则暴露了公司内常见的不良勾当,抨击了当下社会恶劣的社会常态。作者有意不给荒谬事例的主角命名,因为他们只是消费时代下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被社会背景带来的压力下磨平了棱角,又因无法与社会抗衡而沦为金钱的奴隶。这些“面目模糊”的小角色,实质是“以小见大”赋予了群体象征性的意义,一针见血的指出并讽刺与他们一样随波逐流的群体,引起读者对自身、社会的深刻反思。

  而 “李秀蓉”或“庞家玉” 作为重要角色,名字的本身也深具含义。在招隐寺中另一个“看上去颇为开放”的女孩子的对比之下,李秀蓉“稚气未脱,面目清纯,哪怕是动一动‘不好’的念头,都给人以一种很强的犯罪感。”14清纯样貌的突出,格非有意在文中对两位截然不同的女孩子进行对比,展现出“李秀蓉”名字所暗含秀雅、高洁的意义。在后文“李秀蓉”改名为“庞家玉”,叙述者以谭端午为叙述视角出发写道“秀蓉在改掉她名字的同时,也改变了整整一个时代” 15。时

  代已经与回忆中单纯的世界完全偏离,无论是情欲还是物欲,满足内心的欲望是后现代生活的人们最崇高的追求。小说中庞家玉也借助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举动得

  到了体面的工作与富裕的家庭环境。由此可见,庞家玉名字里的“玉”隐藏着“欲” 16

  的涵义。李秀蓉到庞家玉名字的转换,预示着乌托邦世界的瓦解,沦为纸醉金迷的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李秀蓉”这个名字并没有在作品的后续内容中消失。在李秀

  蓉生病离家后,与谭端午在 QQ 联系时昵称为“秀蓉”。 “秀蓉”对端午亲切的呼唤,与前面故事情节中咄咄逼人的语气产生巨大反差,增添了反讽意味的同时,给

  情节产生了巨大张力。格非对人名与事况用心良苦的设置体现了李秀蓉纯真到世故

  再回归淳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讽刺了盲目顺势改变自己,而不自知在慢步走向悬崖的人们。 二、使用反讽手法的原因

  2.1 强化主题

  小说主线故事,情节包括谭端午与李秀蓉重遇后婚姻生活中的琐碎事件直至秀蓉病逝。这段主要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是作者为之铺垫了二十年。除了主线故事包含的婚后生活状态,秀蓉与端午在最初邂逅的情节也涵盖于叙述内容中,以更加连贯地表述剧情发展。主线故事在讲述秀蓉与端午情感变化的同时,披露着中国从二十世纪转换至二十一世纪期间社会下人们的精神衍变,迅速发展社会给人们造成的逼迫感与无奈感。

  为了实现揭露当今社会的黑暗面并进行深刻的批判,格非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技巧,透露的内容有私人会所里的嫖娼买卖、法律的软弱无力、理所当然的贿赂行为和黑社会的霸道横行。如庞家玉作为法律工作者是绝对明了行贿违法,而她却为此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合适的礼物。 “庞家玉提到了几个化妆品的名字。CD 。兰蔻。古奇和香奈儿。”“去家乐福超市购买三张购物卡,每张卡充值 1500。” “鲍老师开着一辆‘奇瑞’,送加油卡到时挺合适的。”17这些费尽心思的行贿思考过程加重了情境反讽,暗示被消费主义笼罩下人们的思想的扭曲。反讽在行文中产生极大张力,批判了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

  2.2 道立场、显深度

  早期格非的作品更多的是注重于“先锋姿态”的呈现、专注于文体的突破与革新。虽说如此,先锋作品背后可能的隐藏蕴意也是不可置否的。比方说格非所著的先锋派代表文学《褐色鸟群》,因其怪诞、非常态的叙述手法被学者陈晓明称之为 “当代小说中最玄奥的作品”18学者季红真也认为作品“由于过于抽象而丧失了叙事的本性,成为一种形式的哲学。”19虽说小说的复杂性需极高的文学悟性来品味,通过深入探究也有部分读者领略小说显现的人生荒诞的意味20。

  在《江南三部曲》中,格非写作意图的转变明显,与其说侧重于创新文学手法的呈现,他用反讽把更多注意力放置于文字背后的涵义,揭示当下人们被物欲腐蚀的思想。作品糅合了格非对时代当下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写作风格的改变与探索,展现出格非对当下的态度、立场、思考以及他的审美价值。对格非而言,反讽不单单是一个写作技巧,更能体现格非的写作姿态。反讽手法的使用增加了小说创作的复杂性,呈现出更丰富的内涵与一种逻辑的辩证意义,指向了现实生存世界来迎合作品主题。 而反讽手法的复杂与模糊,能够巧妙的营造出了小说的含蓄美,体现出格非在叙事技巧上的细腻成熟。

  虽说《江南三部曲》的面世预示着格非创作风格的转变,而格非并不将暂且舍弃文体上的创新与变革、先锋文学的创作当作一种“后退”的行为。格非认为: “好的小说一定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应,很难想像一部作品跟传统毫无关系,好的小说还需要具备对传统的再发现和再创造。”21《江南三部曲》的创作虽是对传统文学的致敬与回应,但是他并非全心投入于传统阵营。在此作品中,格非并没有抛弃原先采用的西方叙事方法,而是在其基础上加工,增添了传统叙事技巧,展露出对中西融合的倾向。格非对传统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独到探究使他将传统主义文学的神韵与对当下社会的批判与思考完美结合,为中国当代小说开辟了全新的文学审美疆域。

  结论

  反讽的叙事手法普遍存在于各类文学作品中,可对先锋作家代表格非而言,从早期作品坚持的“先锋写作手法”回归到传统叙事技巧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反讽的叙事手法遍布整本小说,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小说内人物或事件的讥笑与揶揄,一字一句都透露了作者对时代下人物异化、精神衍变的反思。比起直接进行讽刺,反讽的叙事手法含有更深刻的讽刺意味。反讽手法多样化的特征使得作者能够更灵活地使用这一手法进行旁敲侧击。在作品中呈现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意象反讽相互结合构造了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综合体。言语反讽侧重修辞意义上营造的效果,正话反说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情境反讽从美学角度出发,通过颠覆读者期待的方式为言语反讽与意象反讽加以更强烈的效果;意象反讽被赋予了哲学层面的意义,加深反讽意味的同时体现了格非对生死意义、偶然性与宿命论的思考。三种反讽形式的结合将作品的思想深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对创作的细致勾勒在多重彰显文章主旨的同时由语言上的巨大差异带来的冲击力能够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探究意识。用生花妙笔、字字珠玑的语言来包裹反讽艺术除了给读者留下绵长的回味,也赋予了作品焕然一新的审美意义。格非借助《春尽江南》向外界表明了诗性美学的追求与现代主义文学批判的效用并非冲突,作者妙笔下乌托邦式的书写也能蕴含批驳黑暗的含义。作家不应藏匿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应在追求保留艺术个性的同时在灰色现实面前有所作为。